一、课程介绍
《车用电器》是面向宝盈集团bbin平台车辆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教育课程选修课。该课程系统地介绍了车用电器设备的结构、原理、特性、用途以及使用和维修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使学生能够掌握车用电器相关的车辆工程专业知识并能够用于解决车辆工程领域中复杂工程问题。课程还通过演示性实验使学生掌握车用电器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通过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使用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设计和开发车用电器系统的能力。
Introduction
Automotive Electrical Appliance is an optional course for undergraduates majoring in Vehicle Engineering in Vehicle Engineering College. This course systematically introduces structures, principles,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s of automotive electrical appliances. In addition, the use and maintenance are also introduced. Through the course, students can master the automotive electrical appliances relate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o solve complex engineering problems. Demonstration experiments in class enable students to master the structures and principles of automotive electrical appliances. Design experiments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ies to design and develop automotive electrical systems using modern engineering tool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ols.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
车用电器 |
课程编码 |
422021 |
英文名称 |
Automotive Electrical Appliance |
||
课程学时 |
28 |
课程学分 |
1.5 |
课程类别 |
专业教育课程 |
课程性质 |
选修课 |
开课学期 |
第7学期 |
课内实验学时 |
6 |
适用专业 |
车辆工程 |
||
开课单位 |
汽车系教研室 |
||
选用教材 |
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孙仁云主编 |
||
主要参考书 |
1. 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系统. 机械工业出版社,麻良友主编 2. 汽车电器及电子控制技术. 北京大学出版社,司景萍主编 3. 汽车电器设备,山东科技出版社,应达先主编 |
||
制定人 |
郭建华 |
制定时间 |
2018年9月 |
二、教学大纲
1、教学目标
1.1 教学目标
围绕车用电器设备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涉及汽车供电、起动、点火、发动机控制、底盘电子控制等系统。采取教师主题引导、课堂讲授与实验等方式,着重培养学生解决车辆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同时培养学生使用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设计和开发车用电器系统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理解个体与团队的关系。
本课程达成如下业务能力培养要求:
使学生能够针对车辆工程领域中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诸如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工艺流程、实验操控等方面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掌握车用电器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特性和使用方面的专业知识,了解车用电器系统的维护和维修知识。通过课堂讲授和课程实验,使学生能够使用恰当的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解决车辆工程领域中复杂工程问题。
使学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理解个体与团队的关系。通过设计性实验,按照车用电器系统的结构和原理,设计和制造具体的车用电器系统。并在实验中掌握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和操作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不同角色,理解个体与团队的关系。
1.2 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对应关系
表1 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对应关系
教学目标 |
毕业要求指标点(二级) |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针对车辆工程领域中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诸如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工艺流程、实验操控等方面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 |
5.2能够针对车辆工程领域中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诸如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工艺流程、实验操控等方面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 |
教学目标2:使学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理解个体与团队的关系。 |
9.1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理解个体与团队的关系。 |
2、教学要求
教师要积极备课,认真准备实验,对课程内容要融会贯通,切忌照本(幕)宣科。注重知识的拓展,并注重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
通过理论知识教学,结合典型实例分析,充分利用多媒体动画教学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具备分析问题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了解实验过程,具备使用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不同角色,理解个体与团队的关系。
成绩评价体系标准真实、严谨、公平、公正、公开,能促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预备知识或先修课程要求
汽车构造,电子及电工学。
4、教学方式
表2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对应)
教学方法 |
教学目标 |
教学方法包括:理论部分以课堂讲授为主,配以适当的讨论,采用多媒体授课。实验以演示教学、实践教学为主。 |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针对车辆工程领域中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诸如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工艺流程、实验操控等方面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 |
教学目标2:使学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理解个体与团队的关系。 |
5、实验环境和设备
实验地点为汽车实验室。演示性实验设备包括:汽车电器系统综合教学演示台,汽车电器设备总线结构演示台。设计性实验设备包括:简易汽车防撞报警雷达制作套件,电烙铁,电流表,焊台,单片机程序下载器等。
6、教学内容及对应关系
6.1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 绪论(1学时)
第一节 汽车电子技术发展(0.5学时)
知识点1 汽车电子技术发展历程
第二节 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系统分类(0.25学时)
知识点1 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系统分类
第三节 汽车电气系统的特点(0.25学时)
知识点1 汽车电器系统特点
第二章 汽车供电系统(3学时)
第一节 蓄电池(1学时)
知识点1 蓄电池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知识点2 蓄电池的工作特性及使用
知识点3 新型电池-燃料电池
第二节 交流发电机(2学时)
知识点1 交流发电机构造、工作原理及特性
知识点2 交流发电机调节器
第三章 起动系统(2学时)
第一节 起动系统组成及作用(0.5学时)
知识点1 起动系统组成
知识点2 起动系统作用
第二节 起动机结构及工作原理(1学时)
知识点1 起动机结构
知识点2 起动机工作原理
第三节 典型起动机(0.5学时)
知识点1 典型起动机结构及原理
第四章 点火系统(3学时)
第一节 点火系统概述(0.5学时)
知识点1 点火系统作用和要求
知识点2 点火系统分类
第二节 普通电子点火系统(0.5学时)
知识点1 普通电子点火分类及优点
知识点2 无触点电感储能式电子点火系统
知识点3 电容储能式电子点火系统
第三节 微机控制电子点火系统(2学时)
知识点1 微机控制点火系统的组成
知识点2 点火提前角的确定
知识点3 通电时间(闭合角)控制
知识点4 爆燃的控制
知识点5 微机控制点火系统实例
第五章 发动机综合控制系统(6学时)
第一节 概述(1学时)
知识点1 定义及优点
知识点2 主要控制内容及功能
知识点3 分类
第二节 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组成和原理(2学时)
知识点1 空气供给系统组成及原理
知识点2 燃油供给系统组成及原理
知识点3 汽油喷射控制
第三节 发动机怠速控制(2学时)
知识点1 怠速控制系统组成
知识点2 怠速控制执行机构及控制方法
第四节 发动机排放控制(1学时)
知识点1 三元催化转化器、氧传感器与闭环控制
知识点2 废气再循环控制
知识点3 活性炭罐蒸发污染控制
第六章 仪表、照明及信号系统(2学时)
第一节 仪表系统(1学时)
知识点1 电流表
知识点2 机油压力表
知识点3 冷却液温度表
知识点4 燃油表
知识点5 车速里程表
知识点5 发动机转速表
知识点6 电子仪表
第二节 指示灯系统(1学时)
知识点1 机油压力报警灯
知识点2 冷却液温度报警灯
知识点3 燃油不足报警灯
知识点4 制动液不足报警灯
知识点5 制动器摩擦片使用极限报警灯
知识点5 常见汽车报警灯电路
第七章 汽车电气设备总线路(1学时)
第一节 汽车电路图的表达(0.5学时)
知识点1 汽车电路的表达方法
第二节 电路原理图(0.5学时)
知识点1 电路原理图介绍
第八章 底盘电子控制系统(4学时)
第一节 防抱死制动系统(ABS)(1学时)
知识点1 ABS系统原理
知识点2 ABS系统组成
知识点3 ABS主要零部件
知识点4 ABS控制原理
第二节 汽车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ESP)(2学时)
知识点1 ESP系统简介及作用
知识点2 极限工况下的车辆的响应
知识点3 ESP系统控制原理
知识点4 ESP系统组成
第三节 电动助力转向(EPS)(1学时)
知识点1 EPS分类
知识点2 EPS组成
知识点3 EPS原理
6.2 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对应关系
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对应关系如表3所示。
表3 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对应关系
教学内容 |
教学目标 |
理论课程内容/实验课程内容 |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针对车辆工程领域中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诸如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工艺流程、实验操控等方面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 |
实验课程内容 |
教学目标2:使学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理解个体与团队的关系。 |
7、实验项目内容、学时分配、实验小组
表4实验项目一览表
序号 |
实验项目 |
内容提要 |
实验 类型 |
学时 分配 |
主要仪器 设 备 |
实验 地点 |
考核 形式 |
1 |
4220201- 42202104 |
车用电器系统实物演示及故障排除 |
演示性 |
2 |
汽车电器系统综合教学演示台 |
汽车实验室 |
出勤,现场操作表现,口试 |
2 |
42202105 |
简易汽车防撞报警雷达设计 |
设计性 |
4 |
简易汽车防撞报警雷达制作套件,电烙铁,电流表,焊台,单片机程序下载器等 |
汽车实验室 |
根据实验操作,实验报告进行评价: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
8、考核要求、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标准
8.1考核方法
表5考核方法(与教学目标对应)
考核方法 |
教学目标 |
1、针对学习效果进行考核。 2、考核方式:课程作业、课程实验 3、考核依据:课程作业、实验表现、实验报告 |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针对车辆工程领域中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诸如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工艺流程、实验操控等方面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 |
教学目标2:使学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理解个体与团队的关系。 |
8.2考核标准
表6 考核标准
考核方式 |
教学目标 |
评价标准 |
||||
0~59 |
60~69 |
70~79 |
80-89 |
90~100 |
||
课程作业 |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针对车辆工程领域中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诸如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工艺流程、实验操控等方面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 |
不能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技术和工具解决车辆工程领域复杂问题,结论完全错误。 |
能运用一些所学的专业知识、技术和工具解决车辆工程领域复杂问题,结论部分正确。 |
基本能运用一些所学的专业知识、技术和工具解决车辆工程领域复杂问题,结论基本正确。 |
能运用一些所学的专业知识、技术和工具解决车辆工程领域复杂问题,结论正确。 |
熟练能运用一些所学的专业知识、技术和工具解决车辆工程领域复杂问题,结论正确。 |
课程实验 |
教学目标2:使学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理解个体与团队的关系。 |
实验操作不按教师指挥或完全不参与课程实验。 实验报告内容有重大错误,格式不正确。实验结论不正确,所涉及的实验样品无法实现功能。 完全无法承担任何团队角色。无法理解个体与团队的关系。 |
实验规划性较差,动手能力差,实验记录潦草。 实验报告内容基本正确,格式不标准。实验结论基本正确,所涉及的实验样品可以实现部分功能。 能够担任一定的团队角色,但态度不端正。对个体与团队的关系理解不深刻。 |
实验规划较好,动手能力较强,实验记录基本符合要求。 实验报告内容基本正确,格式较标准。实验结论较正确,所涉及的实验样品可以实现功能。 能够承担一定的团队角色,态度较端正。对个体与团队的关系理解较好。 |
实验规划得当,动手能力强,实验记录较详细规范。 实验报告内容较正确,格式标准。实验结论较正确,所涉及的实验样品可以实现功能。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完全承担所担任的团队角色,态度端正。对个体与团队的关系理解较好 |
实验规划得当,能够领导小组完成实验,认真负责,实验记录详细正确。 实验报告完全正确,格式标准。实验结论正确,所涉及的实验样品可以实现全部功能。且具有较好的创新性。能够承担团队负责人角色,积极负责。深刻理解个体与团队的关系。 |
8.3成绩评定
(1)课程作业
采用百分制。由教师根据作业的实际完成情况,给出成绩。
(2)课程实验
打分采用百分制。课程实验成绩包括:现场操作成绩(40分)、实验报告成绩(60分)最终实验成绩按照五分制给定。优≥90、90>良≥80、80>中≥70、70>及格≥60、不及格<60
表7《车用电器》课程实验评分标准
现场操作考核标准(40分) |
|||||||
0-9分 |
10-19分 |
20-29分 |
30-40分 |
||||
不听从老师指挥,不配合实验组工作,干扰实验进程。完全无法承担任何团队角色。 |
实验规划较差,在老师多次督促下能够操作仪器,沟通协作能力较差,实验现场记录潦草。能够担任一定的团队角色,但态度不端正。 |
实验规划较好,能够在老师指导下操作仪器,沟通协作能力一般,实验现场记录较为准确。能够承担一定的团队角色,态度较端正。 |
实验规划得当,过程衔接紧密,能够主动操作仪器,沟通协作能力较强,实验现场记录详细、准确。能够承担团队负责人角色,积极负责。 |
||||
实验报告考核标准(60分) |
|||||||
工整性(15分) |
完整性(15分) |
准确性(20分) |
创新性(10分) |
||||
0分 |
15分 |
0分 |
15分 |
0分 |
20分 |
0分 |
10分 |
不采用专用实验报告用纸,字迹潦草,难以辨认。 |
采用专用实验报告用纸,字迹清楚,报告整洁。 |
缺少必要的报告项目,项目内容有缺失 |
包含全部必要项目,各项目内容完整。 |
实验数据记录不准确,数据处理计算错误,结果不可信,数据图表错误或表达不科学。 |
实验数据记录准确,数据处理计算完整、准确,结果可信,数据图表准确、表达合理。 |
没有对数据结果进行科学、正确的分析讨论,没有实现任何创新功能。 |
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准确的分析讨论后,实现创新的功能。 |
(3)成绩评定
本课程考核性质为考查,综合考虑作业、课程实验的表现及实验报告确定总成绩,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合格和不合格五个等级,计算公式如下:
总成绩=课程作业(50%,共计5次,10%/次)+实践实验(50%)。
无实验成绩,总成绩为不及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