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宝盈集团bbin平台欢迎您

本科教学

课程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科教学 > 课程信息

汽车设计B

日期:2021-12-21 15:16:23 作者: 访问量:

汽车设计B

一、课程介绍

《汽车设计B》是面向汽车学院工业设计本科生开设的专业教育课程选修课。是教学计划中规定的主要课程。本课程是在完成了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大部分专业课程的学习之后开设的,在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汽车总体设计方法,以及汽车各主要总成的基本设计方法。使学生学会分析、评价汽车及其各总成的结构和性能,合理选择其结构方案及有关参数。并掌握汽车总体、主要总成的一般设计方法,为后期学生能顺利进行毕业设计及毕业后从事汽车设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Introduction

 

<< Vehicle Design  B>> is an optional course for undergraduates majoring in Industrial Design in Auto College. It is the main course stipulated in the teaching plan. This course is offered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basic courses,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s and most of the professional courses. It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knowledge structure.  

This course mainly introduces the general design method of automobiles and the basic design methods of the main assemblies of automobiles. To enable students to learn to analyze and evaluate the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of automobiles and their assemblies, and to reasonably select their structural schemes and related parameters. And master the general design method of automobile general and main assembly,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later students to smoothly carry out graduation design and engage in automobile design after graduation.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汽车设计B

课程编码

421104

英文名称

Aerodynamics   and Automobile Styling

课程学时

24

课程学分

1.5

课程类别

专业教育课程

课程性质

选修课

开课学期

7学期

课内实验学时

 

适用专业

工业设计

开课单位

汽车系教研室

选用教材

王望予主编,汽车设计(第四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主要参考书

1.    汽车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年,吉林工业大学汽车教研室主编

2.    汽车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刘惟信主编

制定人

李建华

制定时间

20189

二、教学大纲

1、教学目标

1.1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车和各主要总成设计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掌握分析和评价汽车及其各总成结构与性能的基本方法与专业知识,同时能运用这些方法和知识,进行典型结构的方案选择、参数设计与计算和主要零部件的结构设计,为毕业设计及毕业后从事汽车设计、制造、科研和教学等工作等打下基础。

本课程达成如下业务能力培养要求:

1.       掌握并能够将车辆工程基础知识应用于车辆工程项目的设计中。掌握汽车各总成的基础知识,了解车辆各总成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通过方案分析、参数计算等工作进行汽车各总成的设计。

2.       在设计车辆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时,能充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或环境等因素。了解汽车发展的趋势,在进行汽车设计相关工作时能够能充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或环境等因素,使得学生能够理解和评价车辆工程实践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1.2 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对应关系

1 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对应关系

教学目标

毕业要求指标点(二级)

教学目标1:掌握汽车各总成的基础知识,了解车辆各总成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通过方案分析、参数计算等工作进行汽车各总成的设计。

1.5 掌握并能够将车辆工程基础知识应用于车辆工程项目的设计中。

教学目标2:了解汽车发展的趋势,在进行汽车设计相关工作时能够能充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或环境等因素,使得学生能够理解和评价车辆工程实践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3.2 能够理解和评价车辆工程实践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2、教学要求

教师要积极备课,认真准备实验;在课堂内进行大纲解读,使学生清楚本课程具体的课程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应掌握的知识和获得的能力;对课程内容要融会贯通,切忌照本(幕)宣科。注重知识的拓展,并在课堂上加强思政教育。

通过理论知识教学,结合典型实例分析,充分利用多媒体动画教学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了解实验过程,具备工程实践基础。

成绩评价体系标准真实、严谨、公平、公正、公开,能促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预备知识或先修课程要求

机械类基础课程,汽车构造,汽车理论。
4、教学方式

2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对应)

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包括:理论部分以课堂讲授为主,配以适当的讨论,采用多媒体授课。

教学目标1:掌握汽车各总成的基础知识,了解车辆各总成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通过方案分析、参数计算等工作进行汽车各总成的设计。

教学目标2:了解汽车发展的趋势,在进行汽车设计相关工作时能够能充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或环境等因素,使得学生能够理解和评价车辆工程实践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5、实验环境和设备

6、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6.1教学内容

第一章 汽车总体设计(3学时)

1.1概述

1.2汽车形式的选择

1.3汽车主要参数的选择

1.4发动机的选择

1.5车身形式的选择,轮胎的选择

1.6汽车的总体布置

本章重点、难点:汽车主要参数选择,汽车的总体布置

第二章 离合器设计  3学时)

  2.1概述

2.2离合器结构方案分析

2.3离合器的主要参数选择

2.4离合器的设计与计算

2.5扭转减振器的设计

2.6离合器的操纵机构

2.7离合器的结构元件

本章重点、难点:离合器参数的选择与计算,扭转减振器的设计

第三章 机械式变速器设计  3学时)

  3.1概述

3.2变速传动机构布置方案

3.3变速器主要参数的选择

3.4变速器的设计与计算

3.5同步器设计

3.6变速器操纵机构、变速器结构元件

本章重点、难点:变速器的设计与计算,同步器设计

第四章   万向传动轴的设计2学时)

  4.1概述、万向节结构方案分析

4.2万向节传动的运动分析和受力分析

4.3万向节设计

4.4传动轴结构分析与设计

本章重点、难点:万向传动的运动分析和受力分析

第五章 驱动桥设计  3学时)

  5.1 概述、驱动桥结构方案分析

5.2主减速器设计

5.3差速器设计

5.4车轮传动装置设计

5.5驱动桥壳设计

5.6驱动桥结构元件

本章重点、难点:差速器设计

第六章 悬架设计  (4学时)

6.1概述

6.2悬架结构形式分析

6.3悬架主要性能参数的确定

6.4弹性元件的计算

6.5独立悬架导向机构设计

6.6减振器

6.7悬架的结构元件

本章重点、难点:悬架结构形式分析,悬架主要性能参数的确定

第七章 转向系设计  3学时)

7.1概述

7.2机械系转向器结构方案分析

7.3转向系主要性能参数

7.4机械式转向器的设计与计算

7.5动力转向机构设计

7.6转向梯形

7.7转向减振器

7.8转向系结构元件

本章重点、难点: 机械式转向器的设计与计算,转向梯形

第八章 制动系设计  3学时)

8.1 概述

8.2制动器结构方案分析

8.3制动器主要性能参数

8.4制动器的设计与计算

8.5制动驱动机构机构设计

8.6制动力调节机构、制动器的主要结构元件

本章重点、难点: 制动器的主要性能参数及计算

 

 

 

6.2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对应关系

3 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对应关系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理论课程内容

教学目标1:掌握汽车各总成的基础知识,了解车辆各总成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通过方案分析、参数计算等工作进行汽车各总成的设计。

教学目标2:了解汽车发展的趋势,在进行汽车设计相关工作时能够能充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或环境等因素,使得学生能够理解和评价车辆工程实践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7、实验项目内容、学时分配、实验小组

8、考核要求、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标准

8.1考核方法

5考核方法(与教学目标对应)

考核方法

教学目标

1、针对学习效果进行考核。

2、考核方式:课程作业(两次)。

3、考核依据:课程作业(两次)。

教学目标1:掌握汽车各总成的基础知识,了解车辆各总成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通过方案分析、参数计算等工作进行汽车各总成的设计。

教学目标2:了解汽车发展的趋势,在进行汽车设计相关工作时能够能充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或环境等因素,使得学生能够理解和评价车辆工程实践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8.2考核标准

6 考核标准

考核方式

教学目标

评价标准

0~59

60~69

70~79

80-89

90~100

课程作业

掌握汽车各总成的基础知识,了解车辆各总成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通过方案分析、参数计算等工作进行汽车各总成的设计。

不能综合应用运用正确的数学、工程科学方法进行分析设计,结论错误。

运用较正确的数学、工程科学方法进行分析设计,结论不够准确。

基本能运用正确的数学、工程科学方法进行分析设计,结论基本准确。

运用正确的数学、工程科学方法进行分析设计,结论准确。

熟练运用正确的数学、工程科学方法进行分析设计,结论准确。

了解汽车发展的趋势,在进行汽车设计相关工作时能够能充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或环境等因素,使得学生能够理解和评价车辆工程实践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不了解相关安全、法律、文化等因素对社会的影响,不清楚相关设计工作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对安全、法律、文化等因素对社会的影响及设计工作对社会环境的影响了解较少。

对安全、法律、文化等因素对社会的影响及设计工作对社会环境的影响比较了解

对安全、法律、文化等因素对社会的影响及设计工作对社会环境的影响了解较多并能展开探讨

对安全、法律、文化等因素对社会的影响及设计工作对社会环境的影响了解充分,并能够深刻分析影响后果。

8.3成绩评定

1)课程作业

采用百分制。由教师根据两次作业的实际完成情况,给出成绩。

2成绩评定

本课程考核性质为考查,综合考虑作业、实践实验的表现确定总成绩,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合格和不合格五个等级,计算公式如下:

总成绩=课程作业145%+课程作业245%+实践实验(10%)。

无实验成绩,总成绩为不及格。

上一篇:汽车效果图

下一篇:汽车色彩设计概论